返回首頁  
Messages
Commemorative Journal
Acknowledgement
 

  Messages
   
香港藝術館總館長鄧海超先生

紅塵紛擾,世情變幻,人生在世,每日都面對各種問題:全球暖化、疾病頻生、經濟浪潮、社會分化,令人心緒難安、思緒混亂、淨土難尋。既為執着己身,便難得片刻寧靜,深宵反思,所為者何?或許應該反思文殊菩薩授予薩千貢‧葛寧波(1092-1158)所言:「若執着此生,則非修行者;若執着世間,則無出離心;執着己目的,不具菩提心;當執着生起,正見已喪失。」,以求躬省自身,尋求智慧解脫之門。

在此塵囂世界,一扇智慧之門,將會帶領我們進入瞬間樂土,聆聽妙音,或可從中得到啟發,從而瞭解人生真諦、祥和自在才是菩提妙境。這扇門便是由中華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基金、香港佛教聯合會及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合辦,將於今年10月11日至10月23日在香港大會堂低座展覽廳展出的「祥和——中國智慧之光:文殊菩薩尊像珍藏展」。

何者文殊?文殊師利是梵語Manjushri的意譯,在漢傳佛教經典中,或稱為曼殊師利,簡稱文殊,意譯為妙德、妙首、妙吉祥等。他原是舍衛國婆羅門梵德長者之子,出世時有許多瑞相,相貌莊嚴,具三十二相。他是諸佛智慧之化現,為智慧的本尊,在眾菩薩中堪稱第一。佛陀說在過去世中,文殊菩薩曾傳授佛法予他,所以又稱為「三世覺母」。修持文殊法門,能得六種不同智慧:速慧、深慧、廣慧、說法會、辯法慧和撰述慧。他以大智慧啟示眾生,體會精深佛法,從而不墮惡道,得臻祥和、清淨之境。正如《般若涅槃經》所云:「若聞文殊名,或見形象,百千劫中不墮惡道。若稱念文殊名,設有重障者,不墮阿鼻極猛火處,常生他方清淨國土,值佛聞法,得無生忍。」修持文殊法門,稱念其號,即可享無窮福樂,天人順應,得大自在。

自佛教於東漢傳入中國以來,其宗教哲學,以慈悲、智慧超度眾生的精神,在人世諸般苦厄之中,為世人帶來平和及解脫。其影響也廣披文化藝術各個層面。諸佛和眾菩薩形相,據其本質和精神各有呈現。作為與普賢菩薩與毘廬遮那佛被尊稱為「華嚴三聖」,駐錫五台山道場的文殊,其形相亦有各種表現,時而手握蓮花,象徵智慧的高尚純潔;時而手握寶劍,以斷除一切煩惱;時而騎坐金毛獅子,象徵勇猛威武;又或安坐蓮臺,清淨無染,悠然自在;又或騎乘孔雀,飛揚自得。祂的形象,在歷代佛教洞窟造像、壁畫、繪本,以至陶瓷、金銅雕刻、木石雕像中殊為多見,是最備受尊崇和信仰的菩薩之一。今次展覽展出這位大智慧菩薩的各式造像和形相,除對其藝術形象和造型風格有所認識外,更對其本質有更深入瞭解;在莊嚴寶相中,領略智慧妙境,以解脫無謂的塵世紛擾和人間執着,回復真我自在境界。

今次展覽的展品,來自香港著名收藏家簡文樂先生的珍藏。簡先生不只是一位好古敏求的收藏家,更致力於保存中國珍貴文物和藝術珍品,不讓其流散佚失;其所創立的中華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基金便秉持此一崇高宗旨,作出努力和貢獻。此外更重要的是簡先生藉着其庋藏的宗教、文化、藝術意義而傳揚悲祥和、人性向善、智慧無礙、躬省自身的精神。他在2007年舉辦的「祥和——中國西藏之光:觀世音菩薩尊像珍藏展」及這次「祥和——中國智慧之光:文殊菩薩尊像珍藏展」分別以「慈悲」和「智慧」為主題,以啟廸芸芸眾生對和平共處、建立人間靜土,以解苦厄和困惱,得到福樂和諧的求索,體現了這位藏家的願景和襟懷。

除展出個人收藏外,簡先生歷年以來,也提供慷慨贊助,令不少難得的文化藝術節目得以在港舉行,令市民得有機會觀賞世界文明精萃,其中包括2007年在香港藝術館舉辦的「世界文明瑰寶——大英博物館藏珍展」、「華采巴黎1730-1930:中國精神‧法國品味」展等。本人謹此向簡先生在推廣文化藝術的貢獻致以深切謝意,也希望市民能從展覽中取得啟發,以臻智慧無礙之境和得到祥和之光的普照祝福。


Copyright©www.xiang-he.org. All rights reserved. Best view with IE 7.0 and 1024 x 768 resolution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