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首頁  

 

  象王與弟子規
   
 
財 神 祈 願 妙 法?

象鼻天是藏傳佛教護法之一,亦為印度教著名神明,故為全球最多信眾供奉之財神。象鼻天身相的各部分及持物別具象徵意義:象頭巨大,表智慧不凡;大耳貼面,表聆聽世人痛苦與祈求;象眼小巧,表注意力集中;象口細小,表沉默是金;象牙斷掉,表願意為世人犧牲;手持銊斧,表斷絕一切妄念;手提羂索,表能綑綁一切惡事;持天妙果,表佛果圓滿。

上述象鼻天的各種象徵意義,與中國儒家義理,存在共通理念。

清康熙秀才李毓秀所作,賈存仁修訂,內容取自儒家四書中《論語.學而篇》的《弟子規》,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,而編成的生活規範,為中國傳統倫理觀念的基本啟蒙教材之一。

佛家常強調清淨「身、語、意」三業的重要性,而《弟子規》中亦有教化人們注重行為上、言語上及意念上的檢點與修養,並有三到,「心、眼、口」,信皆要,以落實

孝、悌、忠、信、禮、義、廉、恥

的根本道德理念。經訓中不乏與象鼻天的身相及持物有一脈相承之處:

一.  大耳貼面,表聆聽世人痛苦與祈求博愛大同

《弟子規》之《汎愛眾》篇-「凡是人,皆須愛,天同覆,地同載。」

表揚博愛大同精神,意指既是天地所化育覆載的眾生,理應無分彼此,互助互愛。

二.  象眼小巧,表注意力集中意力集中

《弟子規》之《餘力學文》篇-「讀書法,有三到,心眼口,信皆要。」

妙論學習之竅門,解釋注意力集中的重要性。

三. 象口細小,表沉默是金 謹言慎行

《弟子規》之《信》篇

「凡出言,信為先,詐與妄,奚可焉。

話說多,不如少,惟其是,勿佞巧。

奸巧語,穢污詞,市井氣,切戒之。」

教導說話的修養與誠信,意指話多不如話少,立身處世應謹言慎行,實事求是,言而有信,詞能達義,不說虛假之話,或作花言巧語、諂言媚語、奸詐取巧,忌說粗言穢語,粗鄙低級。

四. 象牙斷掉,表願意為世人犧牲犧牲精神

《弟子規》之《汎愛眾》篇 -「己有能,勿自私,人所能,勿輕訾。」

意指當有能力幫助或服務別人時,不應自私,應本著多捨得,多付出,不計較的犧牲精神。

五. 手持羂索及銊斧, 表能綑綁一切惡事, 斷絕妄念 斷絕惡念

《弟子規》之《信》篇-「無心非,名為錯,有心非,名為惡。」

意指無心之失不足為過,但明知故犯則為惡,故應棄惡從善,斷絕惡念。

「財富」乃是眾人所需,因此在佛教理念中均視財富為資糧,亦有供奉財神的文化。作爲護法和司管財富的財神,皆備受廣泛崇拜。佛教常道因緣及因果,唯「君子愛財,取之有道」,要獲得財富,不應單憑盲目求拜。在誠心祈求之餘,世人當以「智慧」之法,仿效財神「善行」之方,學習其博愛大同、意力集中、謹言慎行、犧牲精神、斷絕惡念等善行而為之,方能如願對己而言,是積聚福德和資糧,以後可得到更多善緣福報,對整體社會而言,則帶來和諧與共融,締造富足而祥和的世界。

問諸高明大德,做人處事若缺乏上述道德修為,自私自利,明知故犯,財神會滿願嗎?賜予富貴榮華嗎?即使擁有榮華富貴,又可保留多久呢?即使可擁有並留給你的子女,你的子女又可擁有多久?即使你的子女可擁有,卻會否帶來紛爭不休?製造爭端不和嗎?正如儒家《大學》中所說:「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」,亦以修身為先。儒家注重自身品德修養,並以 「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 」之五常作為五種主要道德規範。試問甚麼是最大的財富?希望我們都可自行尋找答案!如已有答案,恭喜!恭喜!因已獲得天下間最大的財富!最大的智慧 !

最後,恭祝各位有緣人,慈善精進,智慧增長,身心健康,早日成佛!


Copyright©www.xiang-he.org. All rights reserved. Best view with IE 7.0 and 1024 x 768 resolution.